关于雷电,你知道多少
发布时间:2023-7-29 点击:1333
雷电构成的三大要素
温差
夏季,人们为了消暑会去山地或高原。这些当地四周空气凉快,非常舒适。当人们爬到山上等海拔较高的当地时,为何气温会降低呢?或许还有人会这样想:高的当地离太阳更近一些,应该会更热吧?
在地球的四周存在着关于咱们呼吸而言不可或缺的空气。空气是由氮气和氧气等具有质量的分子构成的,不过单个分子的质量则是可以忽略的。地球的引力会作用于所有的空气分子。空气分子被地球向下吸引,就构成了包围地表的空气层(大气层)。这个空气层的95% 都处在距离地表20 km 之内的范围。
如果把空气层划分成几个厚度相同的区域,就会如图1.4 所示。
空气的压力和体积变化,也会引起温度变化。在密封的容器里充入空气并施加压力,空气体积缩小,温度就会上升。相反,加大空气体积,温度则会下降,这是与气体的性质(波义耳定律)相关的。上行的空气(例如上升气流等)也是如此。空气上升到高处,压力随高度抬升变小,空气体积扩张的同时,温度便会下降。根据这样的机制,地表与构成云的高空就构成了温差。
不过,在距地表20 km 以上的高度(不存在云的高度),空气已经非常稀薄,冷却效应便会消失。相反,这里还会因太阳光的直射而温度上升。
上升气流
上升气流会在高空构成各式各样的云,除此之外,还具有让云中发生冲突,进而发生电的作用。上升气流的发生方式有多种,如图1.5 所示。
当地上因强烈的日光而变得温暖时,地上与寒冷的高空之间就会构成温差,温差引起空气的对流,便会发生上升气流。比如在夏季,在阳光强烈的午后发生的雷雨,成因便多是温差发生的上升气流。别的,锋面交汇也会发生上升气流。所谓锋面,是指温度不同的空气团交汇的部分,这样会引起空气对流,因此非常容易发生上升气流。地形也会发生上升气流。当风遇到大山等隔绝地形时,会沿着山脊被抬升,变为上升气流。赤道邻近的南国岛屿,由于岛屿比海面更容易变暖升温,所以岛屿的上空会发生上升气流,有时还会构成云带来降水。
冲突电
物质由多种分子组成,而分子又是由原子构成的。原子中心的原子核带正电荷,它四周的电子云中则聚集了带负电荷、不断运动着的电子。可是,因为原子内的正负电相同,于是,原子在电的性质方面保持着中性状态(电中性)。所以,由分子或原子构成的物质一般不会表现出带电性质。
然而,当冲突物体发生热能时,原子的电性质平衡遭到破坏,就会表现出带电性质。咱们把这样构成的电称为冲突电。比如,将两张薄膜(接触)贴在一起用力冲突(压力),当分开(分离)时,便会发生静电。接触压力越大,分离速度越快,静电电量就会越多(电压变高)。两种物质互相冲突,咱们把容易带正电(+)的物质排在前面,把容易带负电(-)的物质排在后面,这样构成的次序叫作带电序列。在图1.6 中,
- 上一篇:雷击和浪涌的区别和防护措施
- 下一篇:雷电的产生及危害分别有哪些?